李焕有 官方网站 +收藏:http://huanyou.orgcc.com

实名认证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悲悯情怀中流淌的人品
2011-03-25    浏览(517)    作者:李焕有    来源:文学家 李焕有 官方网站

悲悯情怀中流淌的人品

——喜读黄秉中先生《澄心集》

李焕有

 

杂文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体,它注重精练的说理。说理的技巧不同,得到的效果也迥异。平时都说,话糙理不糙,而黄先生的杂文则是理不糙话也不糙,表现了一种当前时代渴求的悲悯情怀,堪称人们喜爱的杂文大家。

 一、思辨中透着悲悯情怀

  纵观黄先生的《澄心集》,从书名来看,澄心者,静心也。 晋陆机《文赋》曰:“罄澄心以凝思,眇众虑而为言。” 唐王鲁复逸句:“清泉绕屋澄心远,曙月衔山出定迟。”被誉为“当代散文八大家”的林清玄在《心的影子》结尾也写道: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,就日日是好日,夜夜是清宵,处处是福地,法法是善法。这些都阐释了澄心的境界。但黄先生不是“躲进小楼成一统”的静心,而是饱含悲悯情怀,去观察和思考,去品味人生,去文史偶得,去激浊微言,去以文会友,去感时应事。用知识分子的良知为社会的进步去“鼓”和“呼”。

 作为芸芸众生,我们心的大部分,被莫名的忧伤、未曾承受的爱、难以吐露的痛占去了,生命的渺小、敏感的神经、伤感的情怀似乎冰封了我们的澄净,无法静心地关注他人。而黄先生能就社会流行、人们习以为常的思想观点和生活现象,以正面推理、侧面比较、逆向思维等方式,找出其片面性、绝对化的弊端,辩证地分析其来龙去脉,论述美丑善恶,使人看到成功中的不足,胜利中的失误,前进中的曲折,阳光下的黑暗,美好中的丑陋。文章充满了思辨,给人以思考。比如开篇的《说“憨”道“傻”》,关注了有关“憨”“傻”的社会现象,提出了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所谓的“憨”和“傻”的命题,并且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观点:见诸政治、道德标准的所谓“憨”和“傻”,在广大人民群众看来,纯属高尚情操、美好心灵的表露,是值得歌颂的英雄行为;视壮举为“憨”或“傻”的人,实则反映了他们心灵遭污染、灵魂被扭曲的可怜相。……如此看来,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中,是多么需要对祖国的四化事业,有一股强烈的用于献身的“憨”劲或“傻”劲啊!这样的思辨性杂文,不仅给人以杂文特有的美感,使人在懵懵懂懂中有豁然开朗之感,从而收到明辨是非、认清事物的本质之效,且教人以正确的思维方法,从多个角度,客观地、历史地、全面地、辩证地分析认识问题。凝神聚旨,击中要害,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震憾力。

二、悲悯情怀中透着博大的爱

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:一切真纯的爱都是同情。一段饱含悲悯情怀的文字会让人温暖,因为他传递的信息是爱,一种广博的爱。

首先,这种爱表现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。比如《老实人的尴尬》(P40),通过“稿子评奖”和“提级加薪”两件我们身边也司空见惯的实例,道出了做老实人在工作中的尴尬处境。弱势群体,也叫社会脆弱群体、社会弱者群体。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、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,它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、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、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。很显然,老实人也在其列。当然,作者选取的这位“企业报总编辑”不是能力不足,而是不愿违背自己意愿而为之;作者选取的这位“小圈子里的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人物”,在当前官文化潜规则的大背景下,就是受到伤害排斥的散落的人。他们不为“小我”,而是真心想为比自己更弱势的人办点本该名至实归的实事、好事,却不仅无法办成而且被推到了尴尬的境地,着实让人唏嘘不已。为此,作者发出了呼声:提倡做老实人,说老实话,办老实事,无疑是应当的。然而,能不能做到老实而不尴尬,靠谁和什么来保证?其恰到分寸的界限又在哪里?实在算是一门微妙而深奥的学问。笔者有时不胜茫然,谨此就教于高明。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说:我写作,是因为我希望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苦转换成文字。黄先生像白先勇一样,用手中的笔和行动,喊出了弱势群体心中无言的痛苦,维护了大众灵魂深处的爱和尊严。

其次,这种爱表现在对人生坎坷境遇的不屈服和努力践行。作者在《吃甘蔗的感受》一文中提出了人们在享受“到吃甘蔗越吃月天”的同时,应该清醒地认识到“倒吃甘蔗,越吃越艰苦”的哲理,鼓励大家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。如《路漫漫其修远兮》,叙述了自己因那场浩劫耽误了20年好时光,由此而袒露了自己的自律信条——弥补。昨天弥补前天,今天弥补昨天,明天弥补今天。天天弥补,永远弥补。在无穷无尽的弥补中寻找完善,充实自我。这种“马不扬鞭自奋起”的弥补,是一种境界,是一种自我的超脱。

第三,这种爱表现在对世间美好的赞誉。在《生活的调色板》(P12)一文中,从漂流探险勇士的壮举说开去,赞誉之余,还呼吁社会:如果说人从表现平平到成为英雄是个人生活色彩的变调,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提供生活的调色板呢?!  

第四,这种爱表现在对世间龌龊的友善提醒和有情鞭挞。如《有关祝友文的一件往事》,没有对官员犯罪幸灾乐祸、落井下石,而是给“路上人”、国家机器友善地提醒:如若他……用共产党员、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,知过必改;或者上级领导不搞一俊遮百丑……及时向他敲几声警钟,或许祝友文不致败坏成今天这个样子。再比如《三部曲》(P39),以漫画勾勒的方式,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说出了当前社会上办事的三个场景:我看办不成而一口回绝了人家,人家却办成了;三分牢骚七分歉意地说明,这是我办不成而免得伤和气;腿跑到,话说到,事办成办不成情谊在。这个人生经验的三部曲提炼出了办事的“潜规则”:勿需兴师动众跑腿游说该办成的事情不一定能办成;搬动天老子来说情也办不成的事情反而能办成。作者字里行间彰显着自己的观点——这“实在太不那个了”,并且提出办事的理想境界:该怎么就怎么,各归其类,还渴望这样的局面早日“蔚然成风”。这样的鞭挞,没有匕首、投枪般的锋芒,却有绵里藏针般的尖锐。这种鞭挞不是无情而是饱含着治病救人的仁爱之情。

同时,能用感同身受的情感体味人生。白先勇曾说:“文学不能带给生活工业的进步或是商业的繁荣,可是文学有很重要的价值,就是教育我们如何同情。”黄先生在文章的同情不是简单的可怜,而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。如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子女角色的定位和担当。比较而言,最好做的是女婿……其次是女儿……最作难,最容易遭埋怨和指责的是媳妇。丈夫的一片孝心,要由她一点一滴地去实施,日复一日地端吃端喝,换洗穿着铺盖,劳累自不必说,精神上的压力更难承受。尽孝千次寻常事,一事不周众人之。还要带夫受过,棍子高高向儿子举起,重重的落点却在媳妇身上。这是《哪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》(P24)中观点。黄先生是儿子,是女婿毫无疑问了,随着阅读的深入,你会有黄先生是媳妇的错觉。对媳妇的在孝敬老人中的酸甜苦辣体会深刻,真有感同身受之真实。以上所举例文,仅是全豹窥之一斑,还有认真研读之必要。

标签:读后感

^_^ 人喜欢

关注TA

给TA留言

扫描二维码进入
手机官方网站